近日,正值农作物灌溉时节,但澄城县冯原镇某村组村民却因机井承包权闹起纠纷,该组众多村民的旱塬耕地陷入“无水”可浇窘境,村民们一筹莫展,满腹牢骚。面对这一群体性矛盾如处置不当,后果将难以设想。
事情的缘由是村机井承包引发的。2011年11月28日,魏强所承包的机井管理协议到期,但魏强以上任村干部未给其补偿个人林地承包纠纷为由,拒绝交出机井承包经营权,引发现任村组干部和群众不满,双方僵持不下。虽经村和乡镇政府调解多次,但双方仍各执一词,互不退让,调解终未成功,村民意见极大。
于是,村民代表按照法院“三问三解”活动中的宣传单,拨通了澄城县诉前调解中心的电话,急匆匆的咨询该纠纷的起诉事宜。诉前调解中心依照小额速裁程序受理该案后,办案法官随即驱车赶到该村组,在案发地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见面谈话,耐心听取双方及部分村民的意见,向镇政府了解相关的案情,细心记录双方具体诉求和分歧。
针对了解的上述基本事实,诉前调解中心办案法官一方面对现任组长进行法制教育和情理劝说,明确指出现任不理前任事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方面正确引导魏强不能一错再错,造成该组众多村民农田灌溉不及时,农作物增产受影响的后果。告诉双方换位思考,求同存异,明确了案件审理中供水不中断的前提条件,合理合法的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冲突。经过连续几天的努力,多轮调解,最终,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小额速裁程序没出案发地就简便快捷的调解了一起村组和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作为全国小额速裁试点法院,澄城县法院从去年5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类似上面那样简便快捷解决纠纷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法律关系单一,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给付诉讼案件,当事人都选择适用小额速裁的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实行一审终审。案件必须在一个月内审结,且不得延期,比简易程序案件缩短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小额速裁更具灵活性和人性化,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安排在晚间、休息日进行调解或开庭;开庭或调解的地点可以灵活安排,方便当事人诉讼。实行可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解决纠纷,将小额速裁的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落实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司法便民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