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脚步匆匆迈进金色十一月的门槛,党的十八大吹响建成小康的号角,全国各地正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古徵大地律动一带两翼三园建设之歌的五彩斑斓。置身全民奋战小康的浓郁氛围和动人场景,不由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我深深地懂得,建成小康构想来自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审时度势和运算帷幄,党的十八次代表会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历历在目,习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时发出的讲话感人至深,建成小康的号令发自党的十八大那个难忘的盛会。那是一场及时雨啊,浇灌着人们久旱的心田;那是一曲冲锋号啊,让建成小康的激情鼓满胸间。
在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谋发展、甩开臂膀奔小康的行列中,我们都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怎样才能融进建设小康的滚滚洪流,怎样才能纳入这史诗一般的巨制宏篇?我的回答是:深化法治理念教育推动小康建设,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治国确保小康建设,实施法律援助支持小康建设,优化司法环境服务小康建设,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小康建设,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小康建设筑好挡风墙,扬起远航帆!
我们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融入审判工作,开展审判“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联系机制,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开展“三问三解”,体民情、排民忧、解民难,与全县40家民营企业建起了法律联系,促进澄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赢得人民群众交口称赞;我们创新诉前调解,组建小额信贷速裁法庭,建立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苹果营销巡回法庭,从速、从快审理执行涉及一带两翼三园建设的各种案件,解开困扰影响小康建设的问题羁绊;我们对立案信访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倡导文明用语,加强诉讼引导,实行一站式立案,方便群众诉讼;建立群众点名领导挂牌信访接待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院领导携卷下访,答疑解惑,解决群众难题;为农民工、下岗职工、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开设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缓减免诉讼费,对特困户积极实施司法救助。我们扎实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维护法律的严肃和尊严。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彰显出我们澄城法院正勇立时代的潮头,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热情,正视困难,勇搏激流,在奋进中上台阶,在创新中求发展,用金色的天平铸就着古徵大地的辉煌!
澄城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审判工作难度相当大,需要我们付出的努力就更多,有时为了一个标的仅仅几百元的案子,我们的办案人员就要开车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被执行人居住地。有时在庭室没有公务用车的情况下为了发出一份起诉书,我们甚至要骑着摩托车下乡。我们的执行法官常年累月奔波在外执行案件,照顾不到家人,对亲人有的只是深深的愧疚。今年10月的一天,我院执行局的一名同志正在外地执行一起货款合同纠纷案。突然,他接到妻子电话,说其父亲生病住院,让身为家中独子的他赶快回来。领导叫他把案子暂时放下以后再办。可他却说:“这个案子早一天执结,就可以为客商多挽回损失。不能因为我私人的原因让人家不信任我们法院”。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留下继续执行。等他把案件执结完毕回来,才急匆匆的赶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面容苍白的老父亲,这位峥峥铁汉的眼里流出内疚的泪水。该案的申请人得知我们的执行法官是在父亲住院的情况下仍然给他执行回了二十多万元的货款时,激动的直说:“澄城的人民,好!澄城的法官,好!在这样的投资环境里,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澄城法院这个集体中,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清廉如水的好法官层出不穷,源源涌现。耿泰岗扎根基层三十载;默默奉献为人民;转业军人王志升刻苦学习,锲而不舍,三过司考为佳传;杨宝军严把案件质量关,精心审判办铁案。正是这些平凡的法官们擦亮了胸前的国徽,绚丽了胸中的天平,撑起了共和国法治的大厦。这样感人的事迹不是偶然,不是巧合,这是全院干警心系人民疾苦,胸怀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我们始终牢记:司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它需要我们用热血和汗水去兑现。我们倾听民声,维护民权,化解民怨,实现民盼。“情系百姓、公正爱民”是我们的品格,“秉公执法、无私奉献”是我们的信念,“一尘不染、浩然正气”是我们的情操,“坚韧不拔、赤胆忠心”是我们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建设小康的进军号已经吹响,澄城经济社会腾飞寄望我们大显身手,小康建设期待我们跃马扬鞭!在小康建设的大舞台,我们该把什么样的角色来扮演?“一身正气办铁案,万缕柔情为人民”。让我们“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携起手来,奏响司法公正的主旋律,捍卫共和国民主法制的天平永不倾斜,努力做一名小康建设的服务员,谱写澄城小康建设的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