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百年的历史看,现在也是最好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内战、大跃进、三年饥荒、文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有这二十年,中国才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点燃起人们对广厦千万间的梦想,虽然是个梦想,可是这个梦想过去的老百姓却想也不敢想啊。
有了梦,人们就要去实现它,为什么现在对于许多的中国百姓,舒适的住房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呢?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梦进行解析。
82年以前的大陆没有房产的概念,人的生命都是国家的,不要说房子了。文革十年里,一穷二白的无产者是最风光的社会阶层,老百姓知道财富、资产只能给拥有它的人带来灾难。昔日精明的老板、商人把自己的私房缴公后,为自己留的住宅总是离街口最远的位置,却让自己的伙计、佣人则住在临街的黄金地段,让他们忍受灰尘、噪音。到85年的时候,也有人愿意用一个计划液化气用户证去换一个现在价值40万的房子。当时的人们从物质极度缺乏的时期过来,刚开始追求食物与服饰的改善,物质的需求还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每个家庭能放张睡觉的床、有台收音机、有块手表、有辆自行车就非常满足了,房子再多可能政府的一张纸条就把它给收了,所以没有私房的概念,老百姓从没有做过住房的美梦,刚刚开始做起彩电、冰箱、洗衣机的美梦。老百姓知道身边的高级别墅跟他们没有如何关系,高级别墅依旧,只是里面的主人变了而已,主人过去穿着高级西装,现在只是穿着高级中山装罢了。
短暂的美梦
88年以前,中国经过几年的经济发展,压抑的社会能量得到释放,整个社会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人们开始要求住房的改善,这时的国有企业可以申请免费的土地自己建房,解决企业职工的住房,在企业的职工大会上,基本公平的分房标准,首先满足普通职工的住房需求,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不是喊出来的,是通过分房、加工资等实际利益分配上体现的。在国家建设中被拆迁的居民,其住房都可以旧房换新房,出城居住的居民可以奖励更多的面积,原地不愿意走的,也比过去有好的改善,那些仍住旧房的居民,虽没有住上新房,但是看见政府的公平、合理的对待老百姓,他们心中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着希望。因为他们知道人民政府是自己的父母,政府有一天拆自己的房子时,自己也会像被拆迁的邻居一样,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也改善了整个公民的精神面貌,正气主导着整个社会,人民积极向上,爱国的激情从内心里迸发,亿万人民与我们的女排英雄一起心连心,共同感受胜利的喜悦,老百姓与祖国的心一起跳动,他们看见了国家的希望,女排英雄用答案告诉他们只要拼搏,就会胜利,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所有的人关心着国家的未来,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
92年,南巡讲话后,大陆掀起了全民经商的高潮,像大跃进中的全民大炼钢铁一样,整个国家进入非理性的疯狂,在“胆子大些,步子快些”的口号刺激下,果然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到了96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从银行里出来的贷款,许多成了三角债,成了烂帐,没有更好的办法,国家只能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这期间许多经济领域的犯罪分子被绳之于法,要知道有多少被抓的、被杀的,就有多少漏网的,从犯罪分子侵吞国家资产被公布的数额,就能计算出有多少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流入了不法分子的口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的司法体系如果做到了,把敢于贪污、腐败的犯罪分子全部绳之于法的话,就没有人敢触犯法律了。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唯物主义国度里,只要有10%的贪污成功率,就有人敢去冒险了,因此在贪污腐化成功率不断提高的新时代,必然让贪污腐化成为一种社会的时尚,终于造就了当今社会的两极分化。
其实在这一轮经济热潮中,中国并没有在知识经济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没有在企业现代化制度的改革上迈出实质的步伐,没有转变中国大陆粗放的经济模式,没有打开集约化、低能耗、绿色经济的大门。一阵倒爷经济闹腾结束以后,除了银行的一堆烂帐外,经济的发展,从根本的秩序上被严重的破坏,道德的底线被无情地摧毁。
曾经的中国股票市场,政府认为可以推动企业市场化、现代化的最好的经济手段,经过历史的检验,已经成为经济的桎皓。面对这个局面,高层没有更好的办法,老百姓为上市公司注入的数万亿资金被蒸发了,ST却越来越多,股票已扶不起中国上市公司的阿斗,中国的经济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是走创新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旧的基本建设拉动经济的模式,是政府面对的两个选择,选择第一种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改变现有的体制,没有政府高效廉洁的新体系无法开创新经济的局面、没有公正的法律体系无法维护新经济的运转。过去渐进式的改革已经无法解决经济上所面临的问题,但要让改革迈出一大步,是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与巨大的政治勇气的。面对政治稳定的不确定性,结果选择了后一种经济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以房地产、基本建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在短期内绝对有效,用饮鸠止渴的方法解决了经济上的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