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是基层法院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案件,离婚从形式上看,仅仅是夫妻双方的事情,但是经过多年离婚案件的办理,笔者感触到离婚案件中受影响最大的子女。婚姻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思想桎梏慢慢解开,离婚案件越来越多。离婚,对离婚的双方来说,是一种互相解脱。但孩子却成了婚变过程的见证者和破裂婚姻的直接受害者。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远远比父母们想象的要高得多,为什麽成人总要用一些让孩子痛苦的方法来解决错误! 成人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为何要让孩子背负着父母离异的痛苦!
离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不应由无辜的孩子来承担。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比别人更脆弱一些,希望家长们能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孩子最希望得到认可的是自己的父母亲,其次才是同学、老师和其他亲戚。不少离异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同性长辈教育角色缺失的问题。孩子喜欢认同并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的心灵成长往往跟不上身体成长步伐,如果这时缺少同性长辈的引导,可能会出现性别认同上难以挽回的隐患。很多心理学家都在积极呼吁有孩子的家庭,能不离婚还是不要离,因为离异以后如果双双再婚,这些孩子要面对两个妈妈和爸爸以及与自己原本不相干的兄弟姐妹,在四个家长及兄弟姐妹里面寻求平衡,这对于他们幼小的年纪,实在是一种艰难。所以父母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在一个家庭即将解体时,怎样做到减少对孩子的伤害?笔者认为,做出分手决定的父母,要认真地和孩子做一次长谈,侧重安全感的强调,提前打消孩子被抛弃的意识。可以采取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了解,并以实际行动向孩子证明,父母的婚姻关系虽然结束了,但是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依然和从前一样,孩子依然能够得到来自父母完整的爱,父母不管将来是否会各自建立另外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和支持依然在,依然会和过去一样给他最真最纯的爱。父母是孩子内心安全的保障和力量的源泉,所以,一定不能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感情纠纷当中,因为离婚只是夫妻之间的事情,千万不能向孩子灌输对对方的怨恨,贬低对方,不要把孩子推到矛盾的夹缝当中,让孩子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伤害。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某一性别角色的教育是常常遇到的问题。这时,单亲家长可以借亲戚、朋友等,弥补在某一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离婚夫妻尽量抽时间共同带孩子出去玩玩,孩子生日时共同为孩子过生日,孩子有重大问题时共同商量处理,让孩子尽可能多的感受父母同时给予的爱。